能想象吗?有一天机器人给你做口腔手术,现在它正在给病人种牙,医生只需要把术前规划输入到系统里,机器人就能在医生的监控之下自主完成手术。种一颗牙,只需要10分钟,这是学校自主研发的。

现在机器人的这种手术精度是最准的,我们人手(偏差)大概是2毫米左右,机器人平均一般在0.5毫米左右,达到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水平。
除了高精度的手术,白主任介绍说之后机器人还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更复杂的手术类型。在学校的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生们正在研究试验。

这一款机器人它主要用于种植牙,现在我们还在做牙体牙髓的根尖切除术,颌面外科截骨、拔除埋伏牙等功能的扩展应用。

学生们不仅有先进的实验平台,上课的教室也充满了科技感。现在大家跟我一起进入到人体内部。这里是小肠,这些小肠绒毛可以增加小肠表面积,提高小肠的食物吸收效率,这些营养物质便通过血管、淋巴管来到全身各处。

看过之后才知道我们人体里面是长这个样子的,这样就可以让看不见摸不到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

在VR区域,这里模拟的是战场救援,学员正在对伤员进行检查。这个就是XR沉浸式教学体验馆,它集合了VR、AR、MR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构建各种高危、核、化、生以及高污染的难以复现的战现场环境,使学员能够身临其境进行学习。

在军事医学心理学系,这里主要培养未来在部队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军医。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师生共同研发出了多种设备来检测心理状态,尤其对飞行员的心理检测多达上百项。

这个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代设备。说谎的时候面部三角区就会充血,通过充血的多和少,可以判断被检测者在回答问题时的真实可靠性。

我们一套系统要经过数轮的专家论证,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我们国家充实国防力量,是非常开心的。

学员们在学校学习了知识技能,还要有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空军军医大学拥有5所附属医院,还都是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比如我现在所在的全国闻名的西京医院。

学员们会首先在这里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以“理论向实战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课堂向战场转化”为牵引,培养实战型卫生勤务和医学人才。

哪里有危险,就向哪里冲锋。博士研究生李栋栋主动申请参加维和行动,每天穿着20多斤的防护装备在战乱的苏丹开展救治。回国后,又到东北某地,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挖掘和销毁日遗化武的工作。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军医、对军人的深刻诠释。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青春的理解就是穿着这身军装,走路也带风,想着这是不是叫作青春。后来我去维和,看见杨树鹏这些烈士牺牲,才明白青春就是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看到那些战乱的国家,我觉得个人的理想又能算得了啥,整个国家、整个集体好才是真的好。

我最理想的学校就是军医大,我想做一名保家卫国又治病救人的军医。

义无反顾地去当兵,是我做过比较冲动的一件事了。咱们学校校长(当年)他就去了火神山医院当院长,如果以后有这种机会的话,我也会冲到前面。

就在我们快结束拍摄
的时候,遇到了刚从边防巡诊回来的袁鹏老师。从喀喇昆仑到海岛一线、地震现场……都有军医的守护。每一次大的危险灾难来临的时候,那军医必须要冲在第一线。这意味着奉献、牺牲,必须要把你个人的小目标和强军事业要融合到一起,干出辉煌的事业。
来源 :正午国防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