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如果腿部已经出现了一些如同蚯蚓般蜿蜒曲折的血管,你是否会想到第一时间去就医?它们不仅是美观的破坏者,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静脉曲张,这个名词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它如同一条条蜿蜒的暗流,悄悄地在我们的皮肤下流淌,从最初的细微血管凸起,到后来的疼痛、肿胀,甚至会出现皮肤溃烂和感染,曲张血管内淤滞的血液,还可能会形成静脉血栓。这一步步的变化,都是身体无声的呼救。
薛先生,是一位78岁高龄且已患病超过十年的静脉曲张患者。因长期忽视病情,导致小腿皮肤变黑,瘙痒与疼痛如影随形,甚至接近不可愈合性溃疡的边缘,严重的病情让他的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尖上。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1亿名静脉曲张患者,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医生、教师、白领等久坐久站的职业群体更是成为了重灾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患者对此病知之甚少,直到症状严重才匆忙就医。
创新之举:揭秘一根针的精准技术
面对静脉曲张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有效,但创伤大、切口多、恢复慢,且像薛先生这样的特殊患者,并不能彻底根治,存在极高的复发风险。
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消融技术的治疗功效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这种治疗技术仍有缺陷,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病患。此外,射频消融针价格昂贵,对部分患者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主任张红超医生带领团队,正在进行一场医疗技术的革新。面对射频消融治疗静脉曲张的高昂费用,他们决定采用一种更为经济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们创新性地将普通的医用缝合针的针头磨钝,使其在不穿透血管的情况下,通过超声引导精准找到病变血管,并进行物理结扎。这种方法不仅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还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仅留下针孔大小的伤口。
这些新技术以极小的创口(仅0.3毫米)实现精准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特别是对于中重度患者和特殊病例,如薛先生这样的复杂病情,新技术更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患者术后即可下地,术后一到两天出院,几乎没有疤痕。
医者之心:努力交出最好的作业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医学博士,张红超医生深知患者的疾苦和不易。他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服务。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专家们更不忘医者初心。他们建立的静脉曲张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的平台。他们深知高昂的治疗费用往往让患者望而却步。因此,他们致力于研发国产医疗器械,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一根针虽小却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团队的手中,成为了解决静脉曲张顽疾的利器。这场医疗技术的革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让我们看到了医疗工作者们不断追求创新、为患者着想的崇高精神。在医学的征途上,张红超医生和他的团队始终秉持着创新与关爱的精神,为静脉曲张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