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赓续红色血脉 锻造卫勤劲旅
张思兵 王宝红
救死扶伤挑重担,敢打必胜见初心。
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在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空军军医大学走过了80载砥砺奋进的岁月。自抗战烽火中孕育而生,白手起家创立战地医院,在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洪流中快速发展,自力更生创造出90多项国内外“首例”“首创”“第一”“唯一”,再到改革强军大潮中听令景从,站上新起点,军医大学官兵始终初心如炬,在融入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伟大征程中,正朝着打造立德树人的“百年品牌”、为战育人的“金字招牌”阔步前行。
对标空军战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军医大学始终坚持“三个首位”,先后涌现出“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模范学员二大队”等英模人物和集体,事迹报告曾“三进中南海”“四进人民大会堂”。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把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贯穿体现到院校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深入学习领悟党的革命史、共和国成长史、军队壮大史、空军发展史,把“老航校精神”“空中铁拳精神”“神威导弹精神”等空军“精神图腾”植入空军军医大学官兵的基因密码,把学校“两华”精神等融入青年官兵的灵魂深处。大力宣传弘扬援鄂医疗队员抗疫事迹,讲好“战疫故事”,丰富大学精神内涵。
对照空军打赢标准,培育卫勤尖兵。80年来,军医大学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出近10万名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炮火硝烟中,创造战场一线救护的奇迹;他们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续写人民军医的荣光;他们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白衣为甲、逆行而进。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空军军医大学按照空军党委首长提出的“百年名校”建设目标,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要求,全面统筹教、医、研、战、训、鉴工作,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全面提升服务战场、服务官兵和保障打赢能力。
对准空军战略目标,积蓄发展动能。1959年,学校进入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行列,1997年成为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近年来,又成为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院校的3所军队院校之一,4个学科进入军队“双重”建设行列。继四年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后,2020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国家、军队、省部级一等奖“大满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今,空军军医大学党委集智聚力融入战略空军总体布势,以世界一流空军的视野、格局和追求,进一步找准办学治校的方向定位,积极探索吸引、培养、保留、使用好各类人才,打造“为战而教、为战而学、为战而研、为战而训”的人才队伍和“晓于实战、精于实战”的名师队伍。
80年筚路蓝缕,80载岁月峥嵘,80岁风华正茂。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初心永不忘;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使命在肩上。新时代空军军医大学官兵,迈着铿锵步伐高歌猛进,朝着“全军顶尖、全国领先、世界闻名”的“百年名校”目标,向前,向前,再向前!
来源:空军报2021年10月15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