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闻纵横

口腔医院赵铱民院士带领专家骨干团队赴新疆某部开展技术帮扶

2025年07月15日 08:15 作者:吕蒙 陈​涛 张柠渝 发布单位:口腔医院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车辆颠簸前行,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和芨芨草在风中摇曳不定。盛夏时节,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院士带领专家骨干组成帮扶团队,配备先进的种植牙机器人、野战口腔诊疗方舱等,赴新疆某部开展技术帮扶。19年来,大学口腔医院紧盯基层救治能力提升,聚焦官兵实际需求,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钢铁牙医”进边疆,开启诊疗新篇章

“唯有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我们才能胜任官兵健康的‘守门人’角色。”赵铱民院士认为,研发口腔种植机器人的初衷,并非让先进技术“悬于高空”,而是借助智能化手段降低技术门槛,使基层军医能够像掌握基础救治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这些“高精尖”工具,切实提升部队战伤救治能力及口腔诊疗水平。

前期,口腔医院派工作人员前往帮扶医院,提前与患者对接,检查口腔状况,完善病历信息和术前检查,量身定制种植方案。

作为首次在基层医院“上岗”的口腔种植机器人,一经亮相便引起围观。该部医院口腔科手术室中,帮扶团队和基层军医密切配合,凭借口腔种植机器人亚毫米级的精准操作,成功完成3台种植手术。其中1位患者实现即刻修复,在家门口便享受到了与三甲医院同等的优质医疗服务。

手术当天,该院口腔科李翠侠主任紧盯着控制屏幕,配合机械臂的精准移动,在赵铱民院士团队的帮扶指导下,认真练习机器人的标定、注册及种植体植入操作,用时15分钟左右,便精准高效地完成了种植手术。

术后患者出血量极少,无需缝合,当天即可恢复正常进食。其中,一位前牙缺失的战士在术后即刻实现了缺牙修复。他感慨地说:“长期以来,缺失的前牙严重影响饮食和外形,之前想种牙,得多次辗转数百公里外的大医院,往返耽误不少时间。这次专家和机器人配合着十几分钟就种好了牙,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的定位和操作能力,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大幅降低了创伤风险,有效提升了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帮扶医院口腔科主任表示,基层医院技术相对有限,专家面对面传授经验、手把手带教操作的机会非常难得,此次亲身实践感受,不仅在诊疗技术上有所收获,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

从术前方案设计、机器人操作、术中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等,团队成员都倾囊相授。“我们不仅要传授种植机器人操作流程,更要帮助他们理解原理,亲手实践,精进技术,以便在遇到复杂病例时能够独立应对。”团队魏洪波副教授的话语中透着恳切。

急症当前“快准稳”,巧手复位显担当

帮扶期间,一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不慎从爬梯上滑落,导致两颗门牙完全脱位,牙龈撕裂出血,牙槽骨骨折,情况非常紧急,帮扶团队迅速配合展开救治,首先检查生命体征,排除颅脑损伤。

得知患者未将脱落的牙齿带来,医护人员叮嘱患者同事前往现场寻找。同时,通过电话详细指导牙齿的保存方法:务必将牙齿放入牛奶中或含于舌下,避免使用纸巾或手绢包裹,且尽量不要触碰或自行清洗牙根,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保留牙周膜的活性。

等待断牙送达间隙,团队利用野战诊疗方舱的车载CBCT设备,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牙齿是否存在根折以及牙槽骨骨折的具体范围,为制定精准的治疗计划奠定坚实基础。团队王疆副教授细致地对患者撕裂的牙龈进行清创处理,“一旦牙齿送达,即刻便能开展再植手术。”每一个环节都在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断牙送达后,王疆迅速展开急症处理。在CBCT影像的精确引导下,凭借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利用诊疗车上配备的牙外伤固定装置,高效完成了松牙固定术、牙槽骨复位及牙龈软组织损伤的缝合。整个过程耗时不到20分钟,成功实现了患牙的精准复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天然牙的留存希望,有效避免了未来更为复杂的修复步骤。

医护人员唯有在日常不断锤炼战场急救技能,战时方能迅速出诊,精准施救。从规范化牙外伤诊疗步骤的关键要点,到病例收集的细节,王疆一边操作一边教学,使在场的基层军医们能够更直观地掌握牙外伤诊治技术。“现场救治+系统教学”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能力。

营区挂上“专家号”,基层官兵有“医”靠

保障官兵健康,必须实施伴随性保障。医疗队前往周边多个哨所,积极开展上门送医服务,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任务一线,为官兵筑牢坚实的“健康盾牌”。

在某场站医院,前来问诊的官兵及家属排起了长队。听说院士和专家坐诊,能够在营区内挂上宝贵的“专家号”,这一难得的机会让官兵们既欣喜又感动。

一位飞行员急匆匆赶来,他因食用硬物导致后槽牙的牙冠和牙根折裂,疼痛难忍,无法进食,更担心这会影响后续的飞行任务。薛洋副教授迅速与航医取得联系,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和任务安排后,果断实施拔牙手术,很快便缓解了他的痛苦。飞行员应声感激:“你们来得真是太及时了!这下我可以好好吃饭、安心执行任务了。”

既要为官兵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更要为军属们提供有温度、高质量的关怀。在诊疗方舱的治疗椅位上,李志文医生遇到了一位正处于换牙期的小军娃。由于门牙乳牙迟迟未脱落,新牙已错位萌出。小军娃一听说要拔牙,见到医疗器械便吓得哭闹不止,紧紧攥住李志文的白大褂衣角,不肯松手。

李志文医生并未急于动手,而是耐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待孩子逐渐放松后,他迅速而精准地操作,仅用3秒钟便顺利拔除了滞留的乳牙。孩子愣了一下,发现自己并未感到疼痛,眼泪未干便破涕为笑。目睹这一幕,家长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初心为炬照征程,守护健康保打赢

守护口腔健康,始于预防。传递健康理念同样是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赵铱民院士为官兵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健康人生,从‘齿’开始”的专题讲座。

赵院士详细阐述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紧密联系。他从日常护齿习惯的重要性出发,延伸到定期检查的必要性,使“小牙齿,大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针对基层医院普遍以基础治疗为主,难以开展复杂牙科手术的现状,团队专家薛洋、魏洪波、王疆分别围绕“颌面战创伤现场急救”“显微根管外科适应症的选择”“牙外伤的规范化诊疗及全流程管理”“引导骨组织再生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等主题进行授课。

口腔医院领导表示,帮扶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医疗救治水平,将持续深化与基层单位的交流,通过代职帮扶、规培反哺、巡诊送医、联合会诊、科研协作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确保先进技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自2006年起,这支“车轮上的口腔医院”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累计行程36万公里,服务官兵逾30万人次。他们以流动的口腔诊室践行铁血誓言:一流技术为兵而医,一流成果为战而研,一流人才为军而育。

责任编辑:杨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