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官兵留下“不走的口腔医疗队”
古都灞上,树木葱郁,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预防科办公室内,副主任医师、文职人员郭静正全神贯注研究“军人口腔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嵌入的新功能。她点击进入系统页面,随机选择某地区,一张关于该地区官兵常见口腔疾病情况的数据图就呈现眼前。“每个人的牙齿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咬合模式具有高度个性化特征,在某些情况下的身份识别功能会比指纹更可靠。”郭静介绍,这款系统的研发倾注了自己10余年心血,经历了纸质化、数字化、数智化3次转型。如今,它能够生成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官兵口腔保健需求,为开展科研和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依据。10多年前,郭静随该院医疗队深入基层,开展官兵口腔健康调查工作。那段时间,她每天背着沉甸甸的问卷四处奔走,最终收集了8万多份问卷,为掌握官兵口腔健康状况、制订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随后的某项目攻关中,郭静和团队成员对厚厚的问卷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最终完成项目。通过这段经历,郭静深刻体会到数据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传统纸质调查问卷存在的局限,下决心要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2018年,郭静投身单位数字化建设任务。她惊喜地发现,多年来积累的海量官兵口腔数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分析图表,还能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口腔疾病的预测、诊治和研究。“要让这些数据发挥出更大价值!”郭静开始设计研发“军人口腔健康数据管理平台”系统,后经反复调整完善,在2022年正式上线。“口腔健康调查工作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还能对数据进行动态追踪、实时更新。”她欣喜地说。一次,郭静随该院医疗队赴西藏阿里地区巡诊。依托“军人口腔健康数据管理平台”,战士们只需对着摄像头给牙齿拍个照片,系统很快就能识别出牙周疾病。“操作简单,一学就会。”医疗队队员顾俊婷说,战士们候诊时填好问卷,等坐到诊疗椅上,系统已经生成初步诊断方案,为医生开展治疗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诊治效率。巡诊结束后,系统汇总生成了该地区官兵口腔疾病高发点位、分布趋势,队员们感叹于信息化手段的精准高效,这让郭静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为给官兵留下一支“不走的口腔医疗队”,郭静今年利用数智化技术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构建了口腔保健语言模型,实现了“智能宣教、AI自检、早期干预”的三级预防策略。郭静介绍说,尤其针对驻艰苦偏远地区部队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这种自助式问诊方式能够随时分析口腔情况,提供个性化方案和智能服务。今年初,郭静参与的某科研项目荣获军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而“军人口腔健康数据管理平台”系统正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字化健康宣教中心、健康数据算力云中心、实时化疾控决策系统、AI疾病早防早诊系统……郭静表示,数智化技术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必须以积极担当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升为兵服务质量,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来源:2025年5月21日《 解放军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