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患有特发性震颤30年的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术后手抖、头颤等症状完全解除,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
今年64岁的李先生30年前手部出现轻微抖动情况,2年后,症状进一步加重,逐步影响日常生活。为了治“抖”,他试过了各种治疗办法,吃过数不清的西药、中药甚至“特效药”,但还是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李先生经常全身抖若筛糠,打翻碗盘的情况时有发生。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方打听消息,在网上查找资料,最终选择带着父亲来到唐都医院求医。
入院后,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为李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脑萎缩明显,手术关键靶点Vim核属于不可视靶点,位置深而小,很难准确选择。经过充分的病例讨论和术前准备,王学廉教授主刀,为李先生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首先将3.0T磁共振扫描图像输入立体定向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依据脑图谱与三维坐标精确定位靶点,并应用神经导航仪设计手术入点入路,监测进针路径,启动微电极记录系统,二次电生理细胞水平验证靶点准确无误后,采用预刺激靶点,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确认效果肯定,最后实施毁损。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取得了圆满成功,患者术后各种抖动症状彻底消失。
据介绍,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震颤的关键在于靶点定位,如果定位不精确,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年来共完成各种立体定向手术1万余例,有效率达95%以上,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李巧联 岳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