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合校60周年专题 > 正文
合校60周年专题

铸魂·发展·愿景

2014年10月13日 08:24 作者:冒希平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校刊征文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弹指瞬目之间,来到第四军医大学这座美丽的军中名校,已然四十余载!怎不令人感慨系之。欣逢六十周年合校校庆即将来临之际,应校报编辑之约,写下这篇小文。一为庆贺学校六十年庆典之隆,二是借此机会,聊以抒发对工作生活了数十年的四医大的感念之情、感怀之心。

大气如虹铸校魂。四医大人都知道,这座军中名校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以及血脉承续、发扬光大的“红色基因”。延河战火、宝塔烽烟,走出并壮大了一支生命力顽强的中华医学新军。六十年的风雨沧桑,一个甲子的峥嵘历程,第四军医大学立足大西北,放眼全世界,以高素质的优良教学及医疗服务,博得了全国军民、特别是三秦人民群众的衷心推崇和赞誉。

来自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血脉基因”,全心全意为广大军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铸成了第四军医大学的巍巍“校魂”。正是这贯注在血脉之中的精神魂魄,使第四军医大学这块英杰辈出的热土上,屡屡催生出张华、华山抢险英雄群体、李继硕、陆裕朴为代表的老专家教授“海归”精英、以陈绍洋为代表的新时期模范军医及其团队……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先进英模人物和集体,是我们第四军医大学的光荣和骄傲!他们身上闪耀的校魂之光,如同璀璨银河里熠熠生辉的星辰,长久映照着第四军医大学-----这所培育人民军医的“摇篮”。

大道如磐奔发展。纵观第四军医大学六十年的发展史,人们不难看到,一代代四医大人,是如何从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一步步、一程程,踏着坎坷的道路走向今日的辉煌的。据资深的老校友回忆,合校初期的第四军医大学,校院周遭都是荒地和乱葬岗,简陋的马路上是尘土和黄泥,灯光也是昏黄的,甚至连饮用水都是透着浑浊的黄色……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四医大人用智慧的大脑和灵睿的双手,让粗陋和落后悄然远遁,让科学的美丽,随共和国的春天一起,装点扮美了四医大的校院营园。一代开基奠业的四医大人,他们用敢为人先的创新开拓精神,缔造出了令国人和世界惊叹的医学业绩!

曾记否,是苏鸿熙教授执掘开先河之刃,带领他的团队,在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纪录;汪良能教授迎难而上,和同事们呕心沥血,让严重烧伤的钢铁工人蒙景珍死里逃生,演绎了让国际烧伤医学界叹服的“中国奇迹”!陆裕朴教授率领他的十几个弟子,连续二十七个小时奋战在无影灯和显微镜下,为十指断离的女工王甫涛成功接活手指。这梦幻般地世界第一例,被国际友人盛赞为“这是耀眼的星座,是对全人类的激励!”……

看今日,四医大风鹏正举,精英啸聚如过江之鲫,科技成果似星斗盈眼。且看,校、院上下,一支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医学攻关劲旅,纷纷披挂上“国家科技创新团队”的荣誉绶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层级成果,次第被“西京”、基础、“口腔”摘取,其间,更有梅开二度、三度的国家顶级大奖荣膺者。“换脸术”、“坑面女”、“换肠人”……成为国内外传播媒体和普罗大众们耳熟能详的热门新闻。在国人不甚看好的西部,居然赫然出现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五位的医院!无需吃惊,她就是我们第四军医大学的“长子”——“西京”!

大美如画瞻愿景。展望第四军医大学的美好发展远景,每一个四医大人胸中都激荡着一股豪情。“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奋斗进取的四医大人,每人都在脑海里、心灵中,剪裁、构画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工作乃至生活的美丽蓝图。在这个“大智移云”的“大数据”时代,有着无数的知识和科学壁垒,等待着我们去攻克和占领!

一“甲子”风雨如磐,六十年沧桑巨变。当年偏居古城西安一隅的第四军医大学,如今新厦麟次,宏庠栉比,已然是旧貌难寻。科技楼、继教楼、新公寓楼、新学生楼、新“西京”、新“唐都”、新“口腔”……历览“家珍”,数不胜数!

如今,更加令四医大人振奋不已的是,在古都西部“西咸新区”的一片热土上,一座“宏大开阔,遒劲舒展,直朴厚重,和谐天成”的第四军医大学新校园,已经在破土兴建!这跃动着朝阳般青春律动的勃勃心跳,正契合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辐射大西北”的战略脉动,迸射出磅礴逶迤的发展活力,推动着第四军医大学这列时代的“高铁”,加速飞奔向前,向前!

                               2014-9-4 西安

责任编辑:朱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