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2-2023年年会暨2022年转化医学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

来源: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 : 2023-06-13 点击量:

6月9日至10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2-2023年年会暨2022年转化医学奖颁奖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王晓常务副省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杨青司长,空军军医大学张思兵校长,空军后勤部卫生局曹建铭局长,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魏于全、赵玉沛、高福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赛娟、陈香美、陈志南、程京院士,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空军后勤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党政部门,空军军医大学机关处办、基础医学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出席大会。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5所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成员单位,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2022年转化医学奖获奖者,以及我国转化医学领域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空军军医大学王东光副校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6月9日下午大会开幕式上,陈竺院士指出,医学转化研究是医学研究承上启下、以下启上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双向转化的重要节点。转化医学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进步、提升医学科技创新效率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为我国转化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更加准确把握医学科技创新规律,更加深入推进转化医学理念,更好协同发挥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陈竺院士对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我国医药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二是汇聚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加快生物技术转化;三是推动政策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为转化医学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杨青司长指出,转化医学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科技治理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发展转化医学,能够有效桥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健康。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攻关,发挥大设施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创机制,在尊重医学研究特殊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营造有利于医学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三是促转化,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多、需求升级快的优势,促进医学科技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打通从“有”到“用”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健康。

王晓常务副省长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大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陕布局的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下一步,陕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空军军医大学等在陕高校优势,建设好转化医学大设施这一引领性创新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医学科技创新基地、转化医学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张思兵校长对5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西安交流建设进展和转化医学成果表示祝贺,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设施加强相互借鉴,共同迈上建设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希望大设施加强深度合作,共同走上融合创新的高速路;三是希望大设施加强对外交流,共同担当紧跟前沿的领航员,在建设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志南院士在致辞中总结了我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论证、建设20年的奋斗历程,已在基础医学原创研究、重大疾病诊防治和生物医药产品转化及产业化等维护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前行中凸显成效。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始终把“四个面向”放在首位,开拓创新,在肿瘤、代谢、免疫、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医学、脑科学、生物治疗、分子诊断、临床分子影像、个体化医学、创新药物和新型诊疗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各设施始终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强国创新战略,建立了一批国际先进的、前沿的技术平台:如数字化能量代谢监测平台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国家级高端人才,如心血管、呼吸、肾脏、内分泌、风湿免疫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及长青学者。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已成为强国战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随后进行的2022年转化医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高福(团队)荣获第五届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并发表获奖感言,陶虎、丁显廷、吕凌、潘湘斌、许捷教授荣获第五届转化医学创新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做了题为《书架到货架:抗新冠疫苗、抗体与药物研发》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做了题为《开放包容 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大会报告;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教授做了题为《创新疫苗研究和转化》的大会报告;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名誉院长蒋国梁教授做了题为《质子重离子放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会报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朱平教授做了题为《PTM新生抗原诱导HLA限制性自身免疫反应》的大会报告;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吴佼教授做了题为《微环境稳态与铁死亡》大会报告。会议期间进行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作交流会,5所转化医学设施主任/首席科学家分别报告了各自建设和发展情况。

10日上午,魏于全院士,陈香美院士,陈志南院士,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杨建强副市长,灞桥区委苗志忠书记、区政府苏晓梅区长,空军后勤部卫生局曹建铭局长,空军军医大学张思兵校长、王东光副校长、机关处办和基础医学院领导、教职员工及学员代表150余人参加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项目建设推进会,实地见证了西安设施启动建设。张思兵校长、陈志南院士致辞,王东光副校长主持推进会。

会上,陈志南院士回顾了西安设施13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张思兵校长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安设施建设的国家、军队、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感谢,对设施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历任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表示敬意;同时提出,西安设施即将步入成熟发展的“快车道”,要继续坚守啃硬骨头、闯无人区精神,投身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对西安市、陕西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校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建设要求,与省、市、区各级共同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设施建设。西安设施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最好实践,也是军地共建美丽华章的最好见证。

再踏层峰开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未来医学的突破与发展,有赖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技术与产品,转化医学对推动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实验室与公众健康双向转化具有关键作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在生命科学领域建设的5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西安设施针对我国肿瘤、心脑血管、免疫、代谢和重大感染性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科学问题,建成我国特色鲜明、国际先进的分子诊断、临床分子影像和个体化医学分子医学共性技术体系、国际前沿科技创新重大平台、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工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