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消息从北京传来——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对口帮扶西藏察隅县人民医院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让刚刚抵达察隅县的该中心第26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倍感振奋。该中心超声科医生、医疗队党...
我叫鞠躬,现任空军军医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的祖上姓周,由于父亲对封建礼制和黑暗现实深恶痛绝,所以他给自己改名“索非”,给我取名“鞠躬”。抗日战争爆发后,我曾想上阵杀敌,可父亲告诉我学医才能救国,于是我考入了由美国人创办的湘雅医学院,大学毕业后,来到原第四军医大学任教。刚工作的时候,我只有一间四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四处拼凑的简易设备。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首例神经束路追踪研究,随后,又提出了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垂体前叶不受神经直接调节的半个世纪的定论。1991年,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很多人恭喜我获得最高荣誉时,我却对自己说:科学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更上一层楼的追求。
>>详细俞梦孙,男,1936年4月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1958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首次对飞行于3500米高空的飞行员进行遥测,开创了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其中“群浮地病人监护网络”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主持研究的19种型号生理遥测和磁记录系统,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监护、航空工程和地质地震监测等方面,成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航空医学事业的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奖。
>>详细陈志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空军专业技术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副总师、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基础与药学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家顾问团成员、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中国药学会监事长、中国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J Biol Chem、Hepatology、《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杂志编委等。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军优秀教师、全军优秀研究生导师、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金奖、总后勤部科技金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军队科技创新群体、总后优秀教学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荣获总后优秀共产党员、空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详细张生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有机化学家,53年来始终以手性化技术的研究为主要方向,在我国率先用不对称催化反应工业生产D-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手性除草剂金都尔以及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和卡巴他赛等。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原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立二等功1次。现兼任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医学科委会常务委员。 发表论文187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9名,获中国发明专利26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其中参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和主编的《有机化学》分别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
>>详细窦科峰,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专业技术二级,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器官移植研究,针对器官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在移植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国际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术,克服了原位辅助性肝移植需切除患者部分病肝,创伤大、移植空间小、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在治疗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基础上,依托脾窝实现“一体两肝”,大大提高了供-受者的安全性,并实现系列临床应用,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攻克了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肝血管、胆管重建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提出了多器官联合移植“优先、序贯、共存”三原则,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联合移植;均实现患者长期健康存活。
>>详细赵铱民,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1976年12月入伍,专业技术二级,现任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从事口腔修复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研究方向为口腔修复学。在口腔颌面部严重缺损修复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就,主要学术贡献有:创立了智能化颜面缺损仿真修复及快速制作技术体系;建立了系统的颌骨缺损后咀嚼功能重建技术;发展了牙科磁附着固位技术;发明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创建了智能化精准种植和即刻修复的牙种植全新模式;创建并促进中国颌面赝复学发展,推动我国该学科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出“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解决了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的重大急需,已广泛应用部队;建成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口腔医学博物馆。
>>详细5月22日至24日,中国发明协会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学校总机:029-84774114
招生咨询:029-84774157
电子邮箱:webmaster@fmmu.edu.cn
Copyright © 1997-2018 FMMU.EDU.CN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京ICP备200282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