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军大论坛 > 正文
军大论坛

军营文化与大学精神

2008年07月15日 16:48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军营文化与大学精神

[访谈背景]  

  近日,由第四军医大学举办的“名作家进名校”精品战略研讨会在校内热烈展开。此次活动邀请了人民日报等8家报刊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军内外29位著名作家,包括两场专题研讨会、四场演讲及为期一周的文学座谈交流。中国军网邀请唐栋和王树增做客嘉宾访谈,就“军营文化与大学精神”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时间]

  4月9日16:00至17:30

[嘉宾简介]

唐栋,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1984—1988年先后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当过战士、文书、班长。曾任乌鲁木齐军区话剧团创作员,兰州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团长。现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政委,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兵车行》、《沉默的冰山》、《雪线》等,话剧《岁月风景》、《祁连山下》、《回家》、《棕榈,棕榈》等,结集出版有《唐栋作品集》(6卷)、《唐栋剧作选》。其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话剧剧本奖、中国曹禺戏剧剧本奖、文华剧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1970年入伍。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大校军衔,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鱼》、《黑峡》、《鸽哨》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1901年》、《长征》等。作品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文字实录]

[游客61.134.11.246]: 您好,请问对第四军医大学此次活动有何评价? (2008.04.09 16:17)
[唐栋]: 这次四医大开展的精品战略研讨我认为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提出了培养优秀人才的大思路,现在我们缺的就是这个东西,有了这样一个大思路,我们就会明白怎么去做,所以精品战略我们要更多地从文化的层面去理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最缺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文化绝不仅仅是唱歌、跳舞,流行、通俗小品这类东西,它们只是文化的一个简单地表象,真正的文化精神再一个民族的骨髓里,在一个人的血脉里,我们要寻找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的寻找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从自己的职业做起,从最单纯的理想做起,就有可能寻找到文化的真正源头。其实一个人的文化就是教养,人如果没有了很好的教养,它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国家足球队,为什么老是踢不好球,是体力不行吗?不是,是技术不行吗?也不是,是精神不行吗?也不完全是。我认为是缺少文化的支撑,从我们的运动员脸上,你看不到有多少文化,这种文化当然不是指学历,而是一种内在的深入血脉的东西。没有了这个东西,其他的一切都是苍白的。 (2008.04.09 16:44)

[赵钱孙李]: 唐栋老师,您觉得部队院校提倡的大学精神和普通地方大学的大学精神有什么区别呢? (2008.04.09 16:18)
[唐栋]: 这个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以部队大学多了一个军人精神,军人职业道德,军人肩负的使命,这些和地方大学的精神是有所区别的,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就是多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使命、多了军人的义务、多了军人的牺牲精神。 (2008.04.09 16:28)

[游客61.134.11.246]: 谢谢老师给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我想请问一下,在您眼中的大学精神具体指什么.谢谢. (2008.04.09 16:22)
[王树增]: 大学精神就是培养人的公共精神.不但在技能上,也在生活态度上,培养自己为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精神. (2008.04.09 16:27)

[游客61.134.11.246]: 两位教授您们好,我有个问题: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们的生活圈非常小,很难发掘那么多丰富多采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比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军校大学的美呢,谢谢! (2008.04.09 16:22)
[王树增]: 首先要知道每一个人他的生活圈都不象想象的那么宽广,你所说的军校生活圈子狭小这种状况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的.不是军校对你不公平.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一种生活角色,你现在是军校学生,你就是众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我认为所谓生活圈子狭小,不如说自己的心胸还不够广阔.在现在传媒如此发达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我们的目光.只要你肯把你的目光伸展出去. (2008.04.09 16:31)

[游客61.134.11.246]: 您好.我想请问军校大学生如何在培养军人素养的同时保持创新意识 (2008.04.09 16:24)
[唐栋]: 保持军人素养和保持创新意识并不矛盾,军人也要创新,一支不创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一个不创新的军人是没有军人意识的。严格地说,军人素养包含了创新意识,这也是新时期的军人与过去的军人不同之处。军事军队往往是一声令下,部队开动,看起来好像不需要每个战斗员有什么个体意识,听指挥就行了。但实际上,每个军人在内心深处,都应该有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自主意识。有了这种自主意识,你才能自觉地去行动、去战斗、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新军事变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军人要有创新意识。 (2008.04.09 16:48)

[游客61.134.11.246]: 唐老师,您好,你认为精品是什么?您对我校的精品战略有什么看法? (2008.04.09 16:26)
[唐栋]: 现在我们提“精品”这个字眼很多,各行各业都在提,这种目标和追求是无可非议的。所谓精品就是最好的东西,就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个口号的提出目的无非就是产生一种动力,让我们积极向上,朝设定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那么至于到底是不是精品,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而要经过实践的长期检验。另外所谓精品,我理解它也是相对的,在这个时期,这个层面上是精品,那么到了另一个时期,到了另一个层面,它可能就不是精品了,所以精品也要发展,精品也要不断地创新。 (2008.04.09 17:10)

[lkxiaopeng]: 老师您好,大学是个性自由发展的地方,也是张扬个性的地方,您是否认为军校的制度与此相冲突?谢谢 (2008.04.09 16:26)
[王树增]: 我不认为军校抑制了学员的自由发展.自由和局限或者说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我还没有发现当今世界有那一个地方有所谓的完全的自由.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概念.即使在低等的社会秩序的非洲的部落里生活,依然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制约.我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永远处在某种规范之中.但人的心理是自由的.没有人限制你心灵的自由奔放.没有人去干涉你的自由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只要勤于思想,你永远是自由的.军人也是一样. (2008.04.09 16:35)

[游客61.134.11.246]: 首长,作为军校的一名地方生,在军校严格的管理下受益良多但同时也受到很多的限制.我们就业的环境与部队不同,我们的就业形式更加与军队不同,军校对地方生实行军队化管理到底利弊哪个更大一些呢? (2008.04.09 16:29)
[唐栋]: 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在管理方面有很多不同,都有各自的规矩,军队院校是要求可能更严,它是一个军事化的单位,必然要用军事化的条令、条例进行管理,这个管理我认为不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就是说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必须受到限制,不要以为限制就会影响个性。你比如说,在大街上骑自行车是正常的,但是在钢丝上骑自行车就是一种限制,但这种限制恰恰能够表现出你在钢丝上演绎这种杂技技艺。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舞台就是限制,正因为也舞台的限制它就是艺术,可是在大街上没有它的限制,于是猴子出现那警察肯定要抓它,所以说这个限制,在生活中是必须的,如果说没有限制的话,一切秩序都会发生混乱,你的个性的张扬,就是要适应这种限制,才能够发挥出来,如果面对限制,你就产生抵制,那么其结果就是说,既不能适应生活,也使自己的个性到处碰壁。 (2008.04.09 16:39)
 
[吉吉]: 王老师,请问军营文化如何与大学精神融合?谢谢 (2008.04.09 16:31)
[王树增]: 文化是个大概念.我不大主张把文化的概念过分的行业话.所谓军营文化,也是有相当局限性的名词.是不是发生在军营中的文化都当成是军营文化呢?因此,我认为大学精神这个名词也是一个行业色彩浓厚的名词,我们不妨把军营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名词统统纳入大文化系统中去考量.把他们都当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我们心灵会自由一些.当然,军营文化还是有他鲜明的特点,这个特点跟军人的职业特征有关,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涉及的词汇可能更多是英雄主义,奉献精神,荣誉等等.实际上这些内涵在所有军队中都有相通之处.军校是大学又是军队,我认为他首要的是要秉承真正的军队精神.如果失去了这个军队精神,那他就跟其他大学没有区别.我想军营文化和大学精神并不矛盾,只不过多了一层军队色彩而已. (2008.04.09 16:41)
 
[别来无氧]: 我想问一下,我们军校学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理解大学文化?顺便问一下我们学校在学员中开展"精彩年华"活动,您们怎样去理解"精彩年华" (2008.04.09 16:31)
[唐栋]: 大学里面的精彩年华我的理解就是说,大学生他的优势就在于,年轻有朝气这个是采集知识的金色年华,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就是这个时段,充分利用这个时段,把这个时段演绎的越精彩,你日后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毛主席过去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也就是这个意思。很多大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这个年龄段对人生的意义,当你们走过这段时段之后,才会发现这个年龄时段,这个生命时段是人生当中最精彩的,最重要的。所以说希望你们能够紧紧抓住生命的这个时段,让它发出光和热,让它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释放。 (2008.04.09 16:35)

[c888f]: 唐老师您好,现代社会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对于军校学员这个特殊的集体,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多了解社会,您认为军校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怎样解决? (2008.04.09 16:34)
[唐栋]: 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军队越来越密切地和社会连接在一起,所以作为军队院校,作为军队院校学员,应当而且必须广泛地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学校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了解社会的活动,个人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这种途径还是非常多的。因为作为一个军队院校的学员,你毕业以后走向岗位,也就是走向社会,将来你也有可能回到地方工作,假如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了解和体验,你就能够从容应对你所面对的生活,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作出贡献。 (2008.04.09 17:07)

[游客61.134.11.246]: 请问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以反映军营生活为题材的书籍?谢谢. (2008.04.09 16:35)
[唐栋]: 反映军事生活的书籍当下不少,但我坦率地说,真正的好书不多,好书不多的原因不是我们作家不勤奋,不是他们的书写得少,而是好作品确实很难看到,这是时代的原因。什么是真正的好书?简而言之,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世界,真实地反映人的情感,这样的书就是好书。所以我现在也经常阅读一些新闻界出版的军事题材的书,最大的遗憾就是很难看到真实,总是有粉饰、有遮掩,离生活相去甚远,所以说你叫我给你推荐一些军事题材的书刊,我一下子很难想起推荐什么书。但是我建议你看书要看名著,要看精品,就跟吃饭一样要吃最有营养的东西,不要吃那些劣质的腐烂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名著还是很多的,这样的书你在网上随便查一下,会找到很多。这些书都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经过了岁月长河的冲洗,留给我们的都是人类精神和知识的精华,值得一读。 (2008.04.09 17:16)
 
[别来无氧]: 请问一下您们怎样去理解我们学校的"精彩年华"活动! (2008.04.09 16:36)
[王树增]: 我对"精彩年华"四个字很感兴趣.他简直就是大学生活的一个代名词.虽然大学生活当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以及一起憧憬未来,仅这一项就已经很精彩的了.因为年轻就是美丽,美丽就是精彩.我对四医大"精彩年华"活动理解是:在我们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设计人生,对未来充满向往和希望,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永不言败的精神,让自己的心灵充实起来.感受青春的快乐,我认为这就是精彩. (2008.04.09 16:47)

[吉吉]: 唐老师,您认为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军校的大学精神如何定位? (2008.04.09 16:38)
[唐栋]: 大学精神是个很大的命题,每个大学里给自己的精神定位也都不一样。比如北大、清华大学等等都有自己的校训,这个校训其实就是它的大学精神,但是它们又有相通的地方。这个相通之处,不外乎就是奋斗、向上、勤学等等这样一些东西,作为一个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我觉得在倡导大学精神的时候,也未必要去死死地去扣那个字眼,你就从如何去做好一个学生,从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如何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去努力,你就践行了大学精神。 (2008.04.09 17:03)

[华夏英雄]: 两位嘉宾:您们好!我看了简介,知道你们写了不少好小说。但是,我认为部队现在更需要紧贴时事的短篇小说。例如:这几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哪位护卫圣火的中国女孩---金京,她的举动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真希望你们能抽时间,快速写一部关于这件动人事的小小说。谢谢! (2008.04.09 16:39)
[王树增]: 作为作家,自然会格外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我想对一个发生在现实的动人故事的描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文学的任务.他更多的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但女孩的精神和她美丽的心灵无疑是文学创作的很好的生活素材. (2008.04.09 17:10)

[游客61.134.11.246]: 教授您好:作为地方生,我们今后必然要步入社会,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我们在军校生活过的优势呢?谢谢 (2008.04.09 16:44)
[唐栋]: 我坦率地说,你的军校生活的优势到了社会上,未必就依然是优势,你必须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能力比保持军校生活优势更为重要,远古时期的恐龙是巨大的,是很有力量的,但是消失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而蚂蚁是弱小的,这个弱小的东西从古到今,繁衍不绝,为什么?因为这个小玩意它能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所以适应就是力量,适应就是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以后,要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这个环境,要忘记过去的所谓“优势”,只把精神和传统留下来,把知识留下来,在新的环境里让它们发挥作用。 (2008.04.09 17:23)

[lkxiaopeng]: 请老师谈谈地方大学生在读其间入伍服役的看法? (2008.04.09 16:45)
[王树增]: 在西方这样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年轻人有安排自己人生节奏的权利,而作为公民他有服兵役的义务.因此,上学期间服兵役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大学是四年的话,你在中间服两年兵役再回到学校,你就会发现后两年的大学生活和前两年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来自于人与事的重新判断.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你们试试. (2008.04.09 16:50)

[游客61.134.11.246]: 唐教授您好,看到您特别骄傲,因为我也是宝鸡人.我想问的是军校大学生,相比地方学生,我们有何优势,略势又在哪?作为我们这样可以弥补? (2008.04.09 16:45)
[唐栋]: 很高兴见到老乡,军校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他的军人身份,他的军人使命,他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地方大学生可能没有。但是地方大学生接触社会面比较广泛,思想相对更为自我,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相对更为深刻,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两者互补是非常必要的,军队大学生不应该把自己紧紧地包裹在军装之下,要敞开胸怀拥抱社会,敞开思想认识社会,睁开眼睛观察社会,这样会使自己增长更多的见识,丰富自己的阅历。而地方大学生也应该学习军队大学生的战斗精神,现在地方大学生们都有军训,这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2008.04.09 16:53)

[吉吉]: 唐老师,军校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思想可能更活跃些,您认为是不是可以允许我们多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活动而不是去加以限制呢? (2008.04.09 16:46)
[唐栋]: 军校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是必须的,大有好处的,但是能否参加?怎样参加?应该按照学校的要求和部署,这里也有一个自由和限制的关系问题,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违反规定的活动肯定不能参加,在这一方面院校会有它的安排,至于自己私下参加的一些活动,也要掌握好分寸。 (2008.04.09 17:28)

[c888f]: 王老师,您好,去年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名叫<<士兵突击>>,对于剧中的主人公许三多的形象,您有什么特殊的看法? (2008.04.09 16:46)
[王树增]: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他的优秀之处在于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士兵以及士兵的心灵.许三多这样性格的士兵仅仅是社会生活中某种性格的代表.我并不希望每个士兵都成为许那样的人.社会生活之所以丰富多采,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我欣赏的为了荣誉而一根筋的精神.做人做事还是固执些好. (2008.04.09 17:07)

[游客61.134.11.246]: 王教授,有人说严格的军营就意味着枯燥,而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活就代表着丰富多采,现在的年轻人在两者之间选择后者的较多,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008.04.09 16:48)
[王树增]: 我不大同意军校生活就意味枯燥.持这样观点的同学可能对军营生活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他行当的生活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军队生活和其他行业的生活实际上在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在很多行业当中,各方面的要求甚至比军营还严格.另外,我也不认为管理严格就等同于枯燥.枯燥二字是相对心灵状态而言的,永远不是行业的特点造成的.有人说身居闹市心如止水,也有人说身居陋室满眼风云.这就是辨证法.只要心不枯燥,你在任何环境之内,都会感觉很丰富. (2008.04.09 16:54)

[游客61.134.11.246]: 唐栋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可是,现在的心境却非常不好,经常会觉得很迷茫,不清楚自己的目标,而这也似乎成了大学生的通病。虽说在人生最灿烂的阶段,可是我们却感到什么都没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好的精神,让人生充满意义? (2008.04.09 16:49)
[唐栋]: 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你们在学校的时候,可能会把社会想的非常美好,把未来的蓝图绘制的非常美丽,可是当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现现实与你们想象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是一种生活真实,你必须去面对这种真实。如果说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遇到坎坷、遇到挫折、遇到打击,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使自己倒下去,人为什么站着行走,而不是爬着行走,就是为了让你头顶天、脚立地,顶天立地,你只有顶天立地了,什么事情压不垮你。当今的社会确确实实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在学校里面,生活的也比较单纯,到了社会之后,许多人一下子难以适应,我要说的就是,没有任何东西比你的心境平和更为重要,没有任何东西比你的健康更为重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保持一种坚强的姿态,随时准备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另外,年轻是自己的事业起步和发展的最好时机,但是我觉得也不要把事业、把地位、把待遇、看得过重。人生最宝贵的是思想自由是生活愉悦,你要经常使自己处于这二者之间,其他的都是可以暂时搁置的。 (2008.04.09 16:59)
 
[游客61.134.11.246]: 唐老师,您说得很对,人最宝贵的是思想,是生活愉悦,但现实生活是很残酷的,我们必须去面对.事业,地位,待遇不是说自己想搁置就可以搁置到一边去的!想请教怎么才能调整自的心态? (2008.04.09 17:06)
[唐栋]: 我觉得人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的时候要大气,心要宽广,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要想的远一些,也不要只想到自己的事,还要想到家人朋友,你的存在绝不是为了你自己,你是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存在的,也是为社会存在的,所以你一旦步入社会,就担负起了这样一份责任,当你任何时候都很坚强,都很愉快生活时,你的家人朋友也就会很愉快,当你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时,你的家人朋友会比你更加痛苦。所以遇到想不通的事,你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跳出来,跳出来的办法就是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为重要。 (2008.04.09 17:39)

[c888f]: 唐老师您好,我是学医的,您认为军事训练与科学研究有没有冲突? (2008.04.09 16:50)
[唐栋]: 你指的是不是你们经常要举行一些军事训练课程,而影响了在实验室的科研实验?我觉得这两者不矛盾,作为军队的医学院,具备最基本的军事知识是必要的。我想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肯定会在这方面有合理的安排,在和平年代,很难体现出军医的事业特征,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军医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军事知识,到了战场上,可能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军事训练和科研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安排的问题,我想学校不会用很多时间去进行军事训练,给你们科研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2008.04.09 17:33)

[游客61.134.11.246]: 王老师你对军校不允许大学生谈恋爱有和看法? (2008.04.09 16:51)
[王树增]: 我想军校不允许你谈恋爱是因为你是军人,军人在谈恋爱上有诸多限制的,这也是军队纪律所必须的.请自信点,毕业后有的是机会. (2008.04.09 17:03)

[别来无氧]: 教授您们好,我常常看电视报纸觉得上面所描写的军队生活都非常的有意义,但是真正到自己的生活中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发现的地方,但是等到事情过了,最后想起来却觉得都十分有意义的!我想问下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008.04.09 16:52)
[王树增]: 你的感觉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时常发生.因此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轻时候的片段也很懊悔,没有很好的去珍惜那段时光.实际上这点是年轻人的通病,你不必自责.我想对于一个人来讲,做好当下还是最重要的.尽管你在做的时候认为当下并没有那么精彩.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缘不在此山中",观察事物往往有了一定距离才能发现他的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定律.我但愿你能够近距离的发现美,那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2008.04.09 17:01)

[游客61.134.11.246]: 请问老师,像这种专家进校园的活动以后是否可以形成一种固有机制,长期坚持下去? (2008.04.09 16:54)
[王树增]: 作为我们来讲,希望坚持下去.这样做实际我们是收益者.我愿意在年轻人身上沾一点年轻人的气息让自己更年轻一些.我们一起向校长呼吁. (2008.04.09 16:57)

[游客61.134.11.246]: 王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侯的理想是什么?您是从小就想当军人的吗? (2008.04.09 17:10)
[王树增]: 我从小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会当兵,尽管我现在的军龄已经将近40年.青春年华全在军营中度过.我的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地质队员,因为我想那是和大自然接近的最好的职业.当兵之后,我发现,军人这个职业也和大自然关系紧密,基本满足了我的这个梦想,于是坚持到今天. (2008.04.09 17:13)

[游客61.134.11.246]: 王老师好,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军报和其他杂志上关于我们军校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内容那么少?怎么样从文学中去了解和适应军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2008.04.09 17:10)
[王树增]: 我把你的意见一定向军报和军内刊物的有关编辑人员转达.至少近些年来,军校生活的作品确实很少,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成熟作家一般没有军校生活经历,军校生活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们不感把自己的笔触伸进去,而军校在校生,无论在时间和能力上,都无法创作出大型作品.第二个原因,我们的一些作家和艺术家,已经被时代潮流异化,他们关心的是能够带来商业利益的题材,军校生活显然是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我认为,军校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座富矿.在我们的共同呼吁下,我相信有好的作品讲会产生. (2008.04.09 17:17)

[游客61.134.11.246]: 唐栋老师,您认为军校学员要是再回到地方,而他们所经历的并不代表这个社会的主流,您认为他们的优势在哪里? (2008.04.09 17:14)
[唐栋]: 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你的优势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的能力,所谓能力就是生活的本领,就是事业的专长,你只要具备了很强的能力,到了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你都会是个人物。这和你曾经从事过什么无关。 (2008.04.09 17:41)

[小伙儿]: 两位老是你们好,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如火如荼,为了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支持共产党革命,很多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东方旅馆惨案的二十多位英灵至今让人敬佩。可是那个时候鲁迅却选择了逃遁,鲁迅在文学革命化的道路上一直是以求自保,我突然觉得在反抗有时候是优于文字的,文学最终只是一种工具,太渺小了! (2008.04.09 17:16)
[王树增]: 在生死搏斗的瞬间,文学自然不能当作匕首使用.但我从不认为文学是渺小的.真正的文学是给人战斗的力量的。是给人胆量,勇气和永不服输的气概的.他是一种精神的武器.在人生路途中,很多的时刻,精神的武器是优于物质的,尤其是势均力敌的时候. (2008.04.09 17:31)

[游客61.134.11.246]: 我认为军校生活已经脱离了地方,我们所接触的永远是学校的事物,对以后的溶入社会带来了阻碍,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2008.04.09 17:17)
[王树增]: 实际上,作为一所大学,他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因素.决不是个孤岛.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适应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一点,军校与社会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另外也不要把未来的地方生活看的那么险恶.这种担心实际上是一种猜想,把你的军校生活过的很充实,你和你的同学很身边所有的人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点,并从身边的人吸取生活经验,如此下去,我想你的未来社会地方生活没有什么问题. (2008.04.09 17:22)

[游客61.134.11.246]: 老师您好,能不能结合你们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给我们这些即将踏入军营的军校学员一点指导或建议,以便我们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军营?谢谢! (2008.04.09 17:19)
[王树增]: 我认为军营生活和社会生活除了职业特征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特殊性.如果说提建议的话,有以下三点: 1,热爱你的工作.而且还要真诚的热爱.在履行职责中体会快乐. 2.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最终收益的是你自己. 3.要珍惜荣誉,珍惜个人的声誉,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 (2008.04.09 17:28)

[吉吉]: 王老师,曾经有部电视叫<红十字方队>描写军医大学生活的,您是怎样看的? (2008.04.09 17:20)
[王树增]: 这是一个老作品了,只所以被你们提起,是因为他是描写你们军医的生活.看来描写军医生活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太少了. (2008.04.09 17:24)

[游客61.134.11.246]: 王老师,您认为现在的一些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真实吗? (2008.04.09 17:29)
[王树增]: 真实和不真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生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是不同的概念.所谓文学作品中的不真实是人为给扭曲了生活的本来的规律和本质.只要符合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文学作品的真实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不否认我们当下一些军事题材作品当中违反生活规律和本质的,扭曲粉饰甚至捏造生活,对这样的作品,你我都有不读不看的权利. (2008.04.09 17:38)

[天南地北007]: 王老师,现在的大学生似乎越来越迷失,他们郁闷.空虚.厌学...请问这是大学教育的缺失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008.04.09 17:30)
[王树增]: 我不否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实际上,不光是你们这一代,苦闷,迷茫,甚至不知所措,是所有历朝历代所有青年人通常表现.如果没有上述这种感觉,就说明你已经不在年轻了.大学教育当中固然存在某些弊病,社会价值体系当中也存在着某种缺失.但这仅是引起青年人的思考的原由而已.苦闷和彷徨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你永远无法解脱.从青春的角度上讲,迷茫和彷徨也是一种美丽,只要不断的挣脱和解脱.这种美丽就会发出奇异的光彩. (2008.04.09 17:35)

[守望者1020]: 两位老师,我即将下线,最后想问一个问题,关于毕业分配,如果分配的部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因为我是一名医学生,而现在大部分学员都要去基层锻炼,刚下部队的我们该怎样做? (2008.04.09 17:38)
[王树增]: 我想到部队之后,你的专业大方向不会改变.总不能让你开坦克去吧.至于连队的锻炼,恐怕你将会有这样一个经历.初到部队的时候,军校生大多有一个训练过程,其目的决不是让你放弃专业.而是让你更好的融合溶进基层部队的生活.你一定能干好. (2008.04.09 17:41)

[唐栋]: 谢谢网友们的参与,让我们有时间再聚,祝你们健康愉快,谢谢! (2008.04.09 17:42)
[王树增]: 今天的对话很愉快,我相信和我对话的人都是年轻人,我祝愿你们的未来和你们设想的一样精彩.有机会再聊! (2008.04.09 17:42)
[主持人]: 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谢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回答,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敬请关注后续的访谈直播活动。 (2008.04.09 17:4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