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军大 > 正文
媒体军大

[CNR国防时空]战“疫”丨火神山重症医学专家宋立强: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最美的彩虹

2020年03月24日 11:24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17年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宋立强主动请缨,奔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17年后,已是空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的他,再次主动报名支援湖北武汉。在武汉工作的50多个日夜里,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病毒最肆虐、节奏最紧张的重症病区,用坚定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为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宋立强

每天早上八点,宋立强都会准时走进病房,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当遇到患者正在换呼吸面罩、气管插管,甚至翻身做辅助治疗时,他都会主动站在患者的头顶位置亲自操作。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头部这个位置是风险最高的,口腔、鼻子的分泌物肯定含有病毒。无论是换呼吸面罩,还是拿着面罩经口做气管插管,患者都有可能因咳嗽而喷出气溶胶,因此,这些工作风险都比较大。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我应该以身作则,给大家做表率,这样,年轻人心里可能就会更踏实一些。”

宋立强(左)为患者实施气管镜检查

让大家踏实的除了宋立强的亲力亲为,还有他对突发情况的果断处置。有一次,患者在拔掉气管插管后,病情出现反复,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要不要再次实施气管插管?面对临床医生的疑问,宋立强给出的答案很坚定:先不用。紧接着,对患者进行呼吸道内窥镜检查后,也证实了宋立强的判断,患者一时呼吸困难是因为积痰多引起的,除痰后,患者呼吸恢复正常。

宋立强:“对于病人的呼吸管理,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鼻导管吸氧如果不行,就换成戴面罩吸氧,如果还是不行,就换成高流量的湿化氧疗。病人的呼吸发生改变,我们就要随时更换模式。”

宋立强(左)与医护人员交流患者情况

与大部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相比,宋立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空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师的角色让他养成了爱思考、爱总结的好习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让医疗队成员尽快了解疫情,掌握最新的救治方法,宋立强及时编写了一系列操作流程说明,并多次为团队讲解,优化了诊疗过程,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管理效率。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张楠:“他会把最新的文献分享到我们的群里,包括每一版的救治指南,并及时提出一些治疗思路,供大家参考。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对于呼吸疾病的专科治疗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他作为呼吸方面的专家,也会为大家做一些指导。”

宋立强(左)与医护人员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宋立强还总结出起始期、进展期、平台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五分期概念,提出个体化治疗三原则,对不同分期的患者实施个体化、动态化的救治方案,牵头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处置的专家建议》,为危重患者的全身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指导。

宋立强:“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对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最新的国内文献,撰写了《新冠肺炎合并症处置专家建议》,刚刚在国家的核心期刊发表,希望这个《建议》能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宋立强(右二)利用气管镜为患者吸痰

“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主线,实施全病程管理”是宋立强常年管理慢性肺病患者的思路和做法。在武汉抗疫一线,除了对住院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外,他还会通过手机进行远程在线诊疗,跟踪指导转诊或出院的患者。

宋立强:“有些武汉、陕西本地的医生,知道我这方面的经验多一些,所以一旦遇到比较棘手的病人,就给我打电话、发微信,把患者的化验单、胸部CT发来给我看,让我帮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诊断。通过连线,我还为他们本地的重症病人做一些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在抗疫一线积累的重症经验。”

在放射科门口,宋立强偶遇从ICU转出的患者

从除夕夜到现在,宋立强和战友们已经在重症监护室连续工作了50多个日夜。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宋立强始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着大家,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说,“防护是救治的前提,印痕是到位的标识,经历风雨的脸庞,才会显现抗疫成功的风景,印痕就是火神山医院最美的彩虹。”

宋立强:“为什么想到彩虹?因为有一句话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预示着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取得胜利。”

(记者:樊斌 赵健 高辉 巨由甲 王煜 任伟锋 孙利 王锐涛摄影:高辉)

来源:CNR国防时空2020年3月22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6ND03owg25oVrc82INuAQ

责任编辑:杨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