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

[十九大代表风采]空军军医大学孙喜庆教授

2017年10月17日 16:03 作者:高原 张静 发布单位:政治部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孙喜庆,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1982年9月入伍,1984年6月入党,党的十九大代表。现任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学会环境科学奖,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航空航天医学的助力者

——记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研室教授孙喜庆

每当目睹战鹰穿云破雾、翱翔长空时,每当耳闻飞船成功发射、遨游太空时,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研室孙喜庆教授总是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他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飞行员和航天员提供医学保障,如何使我国航空航天医学在强者如云的医学竞争中独树一帜。而他自己,甘做一名航空航天医学的践行者,为学科的发展默默耕耘,种下满园桃李。

勠力同心,以实干创新带领学科发展。1998年,33岁的孙喜庆走上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研室主任岗位,面对“无课题”“无经费”“缺人才”的边缘化学科,他带着科室党支部一班人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学科发展,坚定提出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并举”的发展思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他带出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航空航天医学教学科研队伍,围绕航空航天重力生物效应与防护研究,他们在飞行员、航天员医学保障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首次提出了我国中长期航天飞行下体负压对抗失重影响方案,承担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吸氧排氮方案研究及减压病易感性选拔任务;首次提出了高过载致脑损伤的多重机制学说,建立了我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下体负压训练方法,研制出飞行员专项训练设备并在部队推广应用。

砥砺前行,把专业知识传授给部队官兵。随着高性能战机陆续装备空军部队,航卫保障能力需要加快提升,孙喜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常说:“即便我们的航空医学是个小众的学科,我们的知识体系也该是完整的,它要随着我国空军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他不仅给自己制定了每年去空军基层部队调研的目标,而且还带领教研室的年轻同事一起,深入了解基层所需。为提升教学水平,他带领科室提出了“以任务需求为引领,以课程教育为主体,以资源建设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航空医学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总结,他牵头获得了13项军队和原总后勤部教学成果奖。这些工作为提升空军航卫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孜孜以求,用科研成果提升部队战斗力。作为一名部队科研工作者,孙喜庆把科研一线当作自己的战场。新型战机装备空军部队后,高载荷引起飞行员空中身体不适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他带领课题组下部队、跑工厂,收集第一手数据,反复讨论修改方案,成功研制出飞行员人工重力训练系统和负压体能训练系统。此外,他带领课题组还研制出主动式和被动式飞行员三维前庭功能训练设备,有效提升了飞行员的前庭功能稳定性,保障了飞行安全。孙喜庆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16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论文,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授权国家专利16项。2002年,孙喜庆教授荣获国际航空航天医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学会颁发的环境科学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责任编辑:朱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