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名作家进名校 > 正文
名作家进名校

追求卓越的战略工程

2008年06月29日 22:11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校内 阅读:

    我现在基本感觉是被这个精品旋风有点刮蒙了,有点晕头转向,有点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找不到北了。就像今天上午参观,走在校园里、校中院、院中院,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有点瞎子摸象,还形不成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从昨天上午到现在,我一直是这样一种感觉,来不及消化、反刍和咀嚼。今天一边听各位发言,一边继续思索,到现在还是没有理出什么头绪。我对这一块领域也是知识盲点,完全陌生。前面几位专家从精神的高度,文学的高度,科学的高度,对我们的精品战略作了很好的诠释和评价。那么我就纯粹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谈一谈我的个人感受。
    第一点,首先从个人角度感谢四医大的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本来我是抱着一个纯粹完成一个讲座任务的心态来的。但是来了以后,通过参观学习,聆听各位的报告,才感到这是难得的一次零距离接触全国一流名校的机会。而且基本解答了我的问题:它为什么名?名在哪里?它现在是怎么名的?它将来还能名吗?昨天樊校长的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我记得很清楚,在过去的五百年里,全世界传承有序的一个组织也好,一个机构也好,一个团体也好,延续500年不断的也不过区区9个,其中6个是大学。那么,我认为四医大校党委的精品战略工程,就是一个追求卓越、追求长远的战略工程。
    由此我想到,过去的一百年,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而西医学就是西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咱们四医大的前身,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原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就是国民党中央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诞生于抗日的烽火岁月中,称得上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正是有了这样的根底和基础,四医大才能走到今天。借用樊校长“五个阶段”的划分,我把它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启动阶段,即由20世纪上半叶最初出国留学的那批老专家,老院士所完成;第二阶段的起飞即由樊校长为代表的这一批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中青年专家院士完成;第三个阶段即从当下启动的精品战略开始再延续二三十年,你们将实现第四次腾飞,使整个西医学在中国扎根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点,从工作角度谈谈感想。我在军艺分管教学,我首先要找军艺与四医大学的差距。去年年底我作为总政的专家,来西政院作过参观学习,他们今年初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而我们因为软硬件的差距都太大,评价时间推迟到了2010年。如果以我的经验来看,以四医大这个精品工程来参加评价,如果以昨天晚上那11位专家讲课为例的话,我认为已经达到了免检水平,是超评价水平。
    第三点,谈一下精品战略问题。精品问题其实就是质量发展的问题,文明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想谈谈这个精品战略对我们军艺的启示。从宏观而言,04年全军精简整编,我们与四医大一样也作了压缩,也作了调整,大幅度缩减招生,而且从前年开始,我们不招计划外。这样的话我们军艺也面临一个选择,借用你们的话说,必须“顶天立地”——培养尖子生扎根基层。我想四医大的五百工程下基层,十大精品上水平,都是顶天立地,两条腿走路。这里我也顺便汇报一下我们军艺的有关简况。比如音乐系主任是李双江,培养了很多有名的学生,比如美声唱法戴玉强、王霞,民族唱法的董文华、王宏伟,通俗唱法的韩红等等。在这次央视第13届青歌大赛中,进入个人决赛的军队选手,大部分是我们军艺毕业的。而且这次新增合唱奖项,我们拿到了金奖,应该说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因为合唱不是我们军艺的强项,我们甚至连指挥都是借来的。我们这样一个由在校生组成的合唱队,等于是唱了三个月,最后脱颖而出。拿到了13届青歌大赛首次设立的合唱金奖。我想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李双江也有精品战略意识的,有这个眼光的,他就瞄准了这个精品路线,实践证明,你有了这个眼光,有了这个意识,再努力去做,就有可能成功。这也算是为我们四医大的精品战略提供一个佐证。
    最后再说一下文化角度。我想我们四医大的校园文化这样一些思路,眼光,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底蕴和背景。这里我就想到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上半叶风云际会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为什么能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毛泽东作为一介书生,起于草根,可以说要什么没什么,但28年打得天下靠什么,靠的就是博大深沉的文化底蕴。以武得天下,以文安天下。这就是所谓“软实力”的作用。既然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目前军内外、国内外似乎对中医学的研究、重视普遍比较弱。我就想在这方面,我们四医大有没有可能对中医学理论,进一步发掘,整理,传承,弘扬。 我觉得这可以成为当下的一个课题。最后的一个小建议,就是我们这一次活动的后续措施,就是宣传和推广怎么利用更多的名人效应和强势媒体。于此我想到我们每年的军艺文学系毕业生,能不能到我们四医大来实习,见习,学习,参观,体验,再写点作品。 

(朱向前)

    作者简介:朱向前,男,1954年生于江西宜春。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5年获华中师大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过第一、第二届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评委,第四、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读书班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评委等职。曾获“青年文学创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多种奖项。主要作品有:《军旅文学史论》、《黑白斋序跋》、《沉入生命》、《寻找合点》、《心灵的咏叹》、《黑与白》、《灰与绿》、《红黄绿》、《漂亮女兵》等。

责任编辑:

上一篇:责任与感动
下一篇:没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