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军队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学校组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现就做好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
1.本着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反映国家和军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和军队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
4.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关于培养方案基本内容的说明
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与管理、实践活动、学位论文工作等。培养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核查。
1.培养目标
按思想政治与品德(含为军服务的要求)、专业知识与能力、身体与军事素质三个方面修订,主要阐明对本学科专业培养的博士、硕士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军服务、身心健康及军事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设置要密切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把握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优势特色,科学规范、宽窄适当、相对稳定。
3.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全日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6年。同时列出各年度主要学习阶段(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实践活动等)的时间分配。
4.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要求修满28学分,按公共必修课(13学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10学分(专业课≤5学分)、选修课(5学分)三类设置课程,列出各门课程名称和学分。
5.培养方式及管理
培养方式要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结合不同的培养阶段,根据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不同要求,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师指导与导师组相结合。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明确中期检查与考核的要求。
各学科专业要注意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学习与生活的管理。
6.实践活动
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临床实践等,依据各学科专业情况,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与要求。
7.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发表、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三、修订培养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将总结培养经验与汲取研究成果相结合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积极汲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
2.注意处理好不同层次研究生培养的相互关系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应分别编写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须处理好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他环节上的相互关系,不但要体现层次的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优化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效益。
3.注意与其他研究生文档的规范工作相统一
修订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其他文档的规范都要以此为依据。特别要注意与正在进行的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相结合,避免课程设置等有关内容相互脱节。
附件:
培养方案及其他文档材料模板.rar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
二○一○年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