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

最近更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泗研思:当头棒喝
时间:2008-09-16 来源: 作者: 浏览:

近一段时间,樊校长用三个“不”的分类,深刻诠释了学校独到的科学用人观,校长旗帜鲜明地提出“不用庸人,不养懒人,不要闲人”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确实有振聋发聩、催人奋进之效。

庸人、懒人、闲人然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人群中的主流,但是却处不在;庸人、懒人、闲人虽然无大恶并非坏人,但是却能影响能人、勤人、忙人;庸人、懒人、闲人虽然各有不同特色的外在表现,但却都有与“精”字无关的共同之处,既无精英之才之能,也无精英之意识,还无精品之理念,更不为精品战略做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要在精神之巅和灵魂深处与庸人、懒人、闲人保持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心底树立起自己的“精英意识”。

首先,树立“精英意识”是人社会本能的觉醒。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灵长,就是因为人除了有先天的生理欲望,还有后天的社会本能。从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呐喊,到项羽“吾当取而代之”的感叹;从文艺复兴时对人性解放的诉求呼吁,到独立宪章里对人权的法律认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到以人为本的关怀,都体现了人的社会本能和对“精英意识”的自然流露。由于是本能,所以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打压,还是社会现实的逼迫,甚至时个人命运的折磨,都无法使人渴望出类拔萃的欲望之火熄灭。“精英意识”是随人的社会属性一起与生俱来无法分割的,“精英意识”是人的社会本能,在自己心底树立起“精英意识”是人在社会本能上的觉醒。

其次,树立“精英意识”是人社会属性的体现。

一个精英只能产生于特定的群体。成为精英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脱离群体、依附群体并最终回归群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首先在成为精英这一志向的引导下,明确一个目标,通过和特定群体的比较,不断的超越,最终脱离群体,占据这一群体的引导地位;在占据这一地位后,反过来依附群体,通过和群体的互动中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推动群体的发展;最后随着群体的整体发展,新的精英涌现出来,以往的精英慢慢又回归自己的群体。在整个过程,作为个体所树立的“精英意识”,最终体现的仍然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社会关系,因此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树立“精英意识”更完备地体现出了人的社会属性。

最后,树立“精英意识”是人自我完善的保证。

社会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看是体现在个人的发展上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也是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充分发展权为根本目的的。“精英意识”的树立,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可能不是一个精英,但是我一定要用精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可能奋斗一生也无法成为一个精英,但是我可以在精神世界里成就我的精英伟业。千百年来,古人一直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做平定天下独领风骚的领袖,就做治国安邦造福一方的领导,不能做单位的一把手,就做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先做人,后做事。这种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是从富有层次的独到视角诠释了“精英意识”,这就使每个人树立“精英意识”成为了可能,更使树立“精英意识”成为每个人自我完善和个性发展的保证。

精英是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精英意识从来就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精英意识应该立足于大众,立足于大众的疾苦,根植于每个人的心底。兵者国之柱石,者救死扶伤,师者传道授业,军医大学者,三者兼之,“精英意识”岂可无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