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图片新闻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章 翔:建设一流学科 打造国际品牌

2009年04月08日 15:28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校内 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神经外科学发展

章翔,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脊柱与脊髓病变和先天性颅脑病症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并对微创外科手术、神经导航、神经内镜及显微神经外科等技术的应用研究有深厚造诣。主编专著7部,参编22部;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家和军队科学基金15项及科技进步奖18项。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1998年分别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 “科技银星”和“科技金星”,并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优秀人才。2000-2006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和省市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和“优秀博士导师”。

 

 

197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之一的第四军医大学,在这一大潮中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列。我作为这一伟大历史阶段的见证人和参与者,经历了学校对教育与医疗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的改革,目睹了学校3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就学科改革与发展作一简要回顾,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我校的教、研、医新面貌。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涂通今教授创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神经外科单位之一。五十多年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科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学科便荣获全国红旗单位、护理组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称号;1981年和1986年先后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1996年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同年被批准成立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2000年被评定为全军重中之重学科,2001年创办了《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中国神经外科学领域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成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神经药物试验中心。2006年伊始迁入新病房大楼后,学科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该科与神经内科和心身医学科共同组建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脑科医院,开设床位350张,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临床神经科学中心。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再次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使之立足于中国神经外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

几十年来该学科人才辈出,孕育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神经外科学专家,如涂通今、曾广义、易声禹、吴声伶和章翔教授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该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国际垂体瘤学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和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会副主委、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西北五省(区)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分会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主编、《Neuro-Oncology》、《Arch Med Res》、《Acta Pharmacol Sin》、《Eur J Med Chem》国际审稿专家、《Chin Med J》、《Chin J Traumatol》、《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18种学术期刊编委。有4次人曾先后被陕西省和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科技银星科技金星1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优秀人才。5人次分别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陕西省政府授予全军优秀教师优秀博士生导师、“模范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该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主系列人员平均年龄39岁,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有出国及留学经历。学科开设床位150张,含4个病区,122张床位的ICU单元,并有6个专科手术室和独立的麻醉系统。配有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ZeissLeicaOlympus手术显微镜、Brain-Lab神经导航仪、蛇牌神经内窥镜、Sonopet CUSADiamed半导体激光刀、PLA-1电磁刀、CRW、岛津立体定向仪、RFG-3CF射频仪、Bird呼吸机、Sony术中脑干诱发电位仪、GEPhillips多功能生理监护仪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

全年门、急诊量达20000余例次,年收治病例3000例次,手术2800余台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以下诸方面的学科特色:1. 颅脑战创伤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学科就主持制定了我国颅脑损伤分类法,并沿用至今。九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创伤性脑水肿形成机理的钙离子超载学说。近年来在弥漫性及二次脑损伤和次声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机理与诊治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切除桥脑小脑角肿瘤。近年来采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提高了颅脑和脊髓肿瘤的手术效果,手术成功率为98%,死亡率<2%。采用经蝶入路、在显微及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垂体腺瘤3650例,肿瘤全切率达95%,疗效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神经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机制及基因、免疫、放射和化学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3. 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主要治疗帕金森病、癫痫、扭转痉挛、多动症和顽固性恶痛等疾病,效果显著。先后研制出西京型脑立体定向仪,并在全国40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4. 脑血管疾病的微侵袭手术与介入治疗:开展的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切除脑血管畸形技术和微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等,成功地治疗了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畸形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取得了良好疗效,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每年承担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进修生等多轨道学员的教学任务,教员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教学经验。目前已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45名,硕士87名,课程与基金班学员32名,进修生1238名。毕业的研究生和进修生大部分已成为国内或军内神经外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奥地利、荷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62批次神经外科专家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与日本京都大学、香川大学医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等签订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协作计划。先后派出51人次出国进修学习、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主办过24次国际、全国、全军或西北地区专业学术会议和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与专科医师培训班。

我们学科的研究所实验室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组织学、神经创伤修复学、神经电生理学等5个研究室。拥有CO2孵箱、超低温冰箱、高速低温离心机、梯度PCR仪、基因序列分析仪、凝胶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石蜡及冰冻组织切片机等精密仪器,总价值达1620余万元。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及地方科研课题55项,其中19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基金资助875万元; 获国家、军队及省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22项、国家专利13项。主编专著10部、参编30部,发表学术论文1188篇,其中SCI收录56篇。

学科主编的《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ISSN 1671-2897CN 61-1384/R)于2001年创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该杂志在短短的6年之中,以高质量为标准,为神经科学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与厚爱。杂志已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和中国情报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期刊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并于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中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年度期刊评审结果,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1.011,位居中国神经与精神科学类24种核心期刊的第二名。近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荣获西安地区军队院校优秀期刊一等奖

回想我们学科经历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科发展的荣光之路,得益于祖国和军队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彰显了国家及军队政策所带来的的丰硕成果,令人心悦诚服,流连忘返。

19568月学科成立时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脑科医院揭牌仪式

现代化病房

广泛施行显微外科与神经内镜下手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