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图书馆 意见反馈 信息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前沿快讯 >> 正文

Cell Reports Medicine:刺激大脑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新机制

时间:2023-07-03    作者:王静    发布单位:科研学术处    发布范围:校内    阅读: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疾病总负担首位。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其存在起效慢、有躯体副作用等缺点,限制了药物在急重患者、青少年、孕期女性等特殊群体中的应用。抑郁症涉及大脑多个区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诸多脑区存在异常的神经活动模式。早期的动物研究发现:用电极直接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可以快速改善抑郁相关的行为表现,提示人类有望通过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来治疗抑郁症

非侵入脑刺激技术被誉为当代脑科学四大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非侵入式声、光、电、磁等物理模态的手段,对脑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从而调控神经组织的信息处理加工。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在特定脑区施加持续的交变磁场,诱发该区域的兴奋或抑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色、安全的脑刺激技术。自2008年起,利用rTM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技术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拓展了“不吃药治疗抑郁症”的新疗法。然而,该方法产生疗效的具体机制尚未被充分解析。

2023年5月31日,来自宁波市康宁医院与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者在Cell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IF = 16.9)发表了以Orbitofrontal cortex-hippocampus potentiation mediates relief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and TMS-EEG study为题的研究论文,提出眶额叶皮层(OFC-海马(HPC)环路功能增强是抑郁症缓解的关键神经机制

说明: 5ea777d27d6fccea448de9cf8ac8ce71

研究者首先通过经颅磁刺激同步脑电(TMS-EEG)技术,结合脑区溯源分析,比较了健康对照与抑郁症患者的脑区兴奋性及功能连接差异。发现抑郁症患者出现DLPFC、OFC与HPC等区域的兴奋性下降,和DLPFC-OFC的功能连接受损。预测分类模型发现,刺激位点以及OFC的区域兴奋性是区分健康对照与抑郁症患者的关键因素。

此外,研究者还设计了一个双盲随机分组的临床实验,并在靶向DLPFC的高频(10 Hz)rTMS干预结束后采用TMS-EEG技术,记录抑郁症患者的神经活动。目的是探究rTMS改善抑郁症状的潜在神经机制。结果发现,接受有效rTMS干预的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均出现了显著缓解;而接受伪刺激安慰治疗的患者,虽然上述症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不及接受有效rTMS干预的患者的变化显著。

接着,研究者同样分析了区域兴奋性与功能连接的改变,发现有效rTMS干预能够导致DLPFC、OFC、HPC等脑区兴奋性增加。非常有意思的是,HPC区域兴奋性的增加和抑郁症状的改善特异性相关,而与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的变化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DLPFC与HPC的功能连接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表明HPC区域兴奋性的增加并不是通过直接改变DLPFC-HPC的功能连接所导致。后续的计算模型分析进一步发现,OFC区域是介导DLPFC刺激影响HPC功能重塑的关键机制,主要由低频神经振荡(如delta、theta等频率)所驱动。

这些发现指出了抑郁症缓解的关键脑区机制及伴随的神经活动重塑模式,也为未来实施个体化精准干预提供了可行性靶点和客观评估的生理指标。



来源:公众号brainnews认知心理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学校总机:029-84774114
招生咨询:029-84774157
电子邮箱:webmaster@fmmu.edu.cn

Copyright © 1997-2018 FMMU.EDU.CN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京ICP备200282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