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图书馆 网上办事大厅 信息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 群策群力 >> 正文

群策群力

军队医护人员的心理防“疫”

时间:2020-02-07    作者:    发布单位:    发布范围:公开    阅读: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系 李逢战 杨群

面对艰巨的任务和不知何时结束的疫情战役,日夜奋斗的军队医护人员扛着巨大的压力,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如过度亢奋、拒绝合理休息,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面对患者死亡的挫败或自责等。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医护人员该如何调适心理状态呢?

1.彼此耐心倾听,碰碰拳、点点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面对高强度的救援工作,很多时候,军队医护人员想的是“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救多少个就救多少个”,而忽略了自身的身心状态,哪怕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尽管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也会压抑下来。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濒临崩溃的情况。因此,战友之间非常有必要抓住时机,把内心的感受说一说、聊一聊。在聊的过程中,倾听者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涉,更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只要耐心倾听、充分共情和理解就好。只要心情能被理解,解放军战士自我调适的动机就能得以发挥。当然,也可以彼此用动作给与关怀,如碰碰拳、点点赞等,虽然都穿有隔离服,但这种微而善的举动足以安抚人心。

“听”字的含义

2.彼此普及应激相关知识,避免贴标签效应

有些年轻的或者初次执行疫情任务的医护人员,在连续作战数日之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胃口变差、睡眠紊乱或做噩梦,甚至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行为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再对自身的这种反应进行过分关注,那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甚至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障碍,给自己贴上标签,进而影响战斗力。因此,在恰当的时机,具有丰富经验的军队医护专家可以普及一下与应激相关的知识,帮助出现上述情况的医护人员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变化是应激情况下出现的正常的、自然的反应,这些反应且具有适应和保护价值,提醒身体应该稍加休整。但是,如果对其过分关注,可能会放大这些感受,带来不良影响。总之,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到,出现这些情况并不一定就是心理障碍,从而缓解其困惑、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

不给自己贴心理标签

3.努力正常生活、正向思考,及时自我调节

(1)正常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相互影响。军队医护人员普遍对自身要求高、责任心重,很可能废寝忘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所忽视。时间长了,心理也会极度疲倦。因此,一定要抽时间吃饭,不管是不是有胃口,尽量进行必要的休息和放松,哪怕是很短的时间,以确保身体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2)正向思考。面对疫情蔓延和个别病人的亡故,一些心理负担较重的军队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愧疚和自责感。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正向思考和积极自我暗示,即认可自己干得不错的地方,接受做得不足的方面,并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告诉自己,意外是很难绝对避免的,这不是个人的错,谁也不可能拯救所有人,世界没有神仙。

(3)自我调节。在必要的情况下,尝试下列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如,放松训练或冥想训练,与同事交流感受和想法、相互支持,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畅想一下未来,允许负面情绪表达和疏泄出来,尽量减少与病人相处的时间,通过微信或电话向家人和朋友寻求社会支持,会推拿或按摩的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此技术缓解其他人的某些躯体化症状等。

正向思考,积极调节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学校总机:029-84774114
招生咨询:029-84774157
电子邮箱:webmaster@fmmu.edu.cn

Copyright © 1997-2018 FMMU.EDU.CN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京ICP备200282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