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弦歌不辍,为人师表甘做桥梯。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向辛勤耕耘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服务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离退休教师们送上最亲切的慰问和最衷心的感谢!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2025年,大学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要指示,锚定“百年名校”建设目标,坚定不移举旗铸魂,凝心聚力练兵备战,在为战育人、精医强研的征程上写下了崭新篇章。
铸魂育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开展教学岗位练兵暨“精讲精练”活动,依托“AI医学堂”全面推进“AI+教学”建设,组织百名骨干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分别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进行智慧教学、实习带教、教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研学交流。举办引导员教学技能工作坊,丰富教员三级培训体系具体抓手。今年以来,新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14门课程获评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名教员获评空军“优秀教员”,育人能力不断夯实。
卫勤砺刃,医疗水平提质增效。亚洲首例异种肾移植术后生存超100天,创造亚洲异种移植存活最长记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脏完全替代,完成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血管化髂骨瓣截骨移植与即刻种植修复创伤性下颌骨缺损手术。抽组医疗队赴基层部队开展巡诊工作,高标准完成军招体检、招飞定选工作。出版国内首套航空医学临床与鉴定领域系统性专著,牵头制定两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获评空军首批临床重点专科33个、省第六批临床重点专科10个,获评省优秀医务工作者2名、团队1个,医疗品牌更加闪亮。
科研破壁,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促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资源有机整合,打造交叉融合、协同攻关新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创10年新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一等奖6项,省高校科技研究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创历史最佳;在《Nature》《Cell》《BMJ》等顶刊发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论文;成立异种移植转化研究院,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加速成果转化应用,百余项成果在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展示交易活动中斩获佳绩,科技创新昂扬奋进。
育才强基,人才队伍量质双升。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破障解难,持续用好“六项举措”,印发社会用工管理《暂行规定》《聘任及考核实施细则》,推进军文聘“三支队伍”同质化培养。紧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半年新增长江学者3人居同类院校之首,1人荣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5人入选军队人才工程,11人入选“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3个团队获评省科技创新团队,42人入选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三秦人才”特支计划、杰青、青托等项目,人才“基本盘”持续扩容。
杏坛执甲育桃李,医线披荆卫家国!目前,新校区建设紧锣密鼓、稳步推进,学校条件建设即将迈上新的历史台阶,希望全体教职员工继续坚守为战育人初心,践行强军兴校使命,把“崇德育才、精医胜战”的信念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台手术、每一次科研攻关,在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医学人才中再立新功,在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的征程上再谱新篇!
最后,衷心祝愿全校教职员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校长:张思兵
政治委员:王大公